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聯合收割機緩緩駛入指定區域,操作手精準操作收割機,壓低割臺,對準孔徑,將邊長僅有5cm的鐵環從固定桿上取下。至此,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聯合收割機田間作業的機收減損大比武拉開序幕。本次比武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干來提升農機操作手技能水平,旨在降低收獲損失、保障糧食安全。11月18日至19日,來自全市16個區(市)縣的參賽代表參加了此次比武。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落細中央、省市有關穩定糧食生產部署要求,守好百姓“米袋子”,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成都市按照“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思路,著力政策引導,實施市級累加補貼20%,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綜合作業獎勵補貼試點等政策,全面推進高性能復合型、綠色、安全農機,推動老舊農機淘汰,促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2022年,在水稻種植和收獲環節,成都市分別印發了《關于做好“雙搶”機具保障工作的通知》(〔2022〕4-78)和《關于做好秋糧收獲機具保障和機收減損工作的通知》(〔2022〕8-194)文件,對水稻機械化種植與收獲機具保障進行了安排部署,并每日調度相關情況,開展水稻機收減損監測與宣傳,保障了成都市水稻種植機具供應。同時,成都市充分利用 “陽光培訓”“田間課堂”“農機工匠”等平臺,圍繞水稻育秧、移栽、收獲等關鍵環節,召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培訓會,免費對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的農機使用人才開展水稻全程機械化育秧、移栽關鍵技術開展農機政策理論操作,技能維修,技術培訓。
目前,全市有水稻插秧機2100余臺,聯合收割機2700余臺,預計2022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率8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