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湖南長沙瀏陽市農發中心了解到,瀏陽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把作業量作為補貼兌付的前置條件,體現出強烈的效率導向。此次試點資金為2000萬元,按照申請先后順序,先到先補、用完為止。
瀏陽是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農機擁有量達14.95萬臺(套),農機專業合作社200余家,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82%,農機社會化服務居全省前列。今年,瀏陽已完成糧食生產面積121.68萬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今年,湖南省安排1億元資金開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工作,選定包括瀏陽在內的5個縣(市、區)作為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縣,試點工作主要包括實施購置與應用分步兌付補貼、優機優補兩個部分。按照自愿參與的原則,試點期間,農戶可在傳統補貼與試點補貼方式中任選一種參與。
市農發中心農機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的農機購置一次性補貼不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激勵補貼實行分年度兌付方式,即在新購試點機具完成規定作業量的前提下,第一年兌付90%補貼資金,第二年兌付10%補貼資金,第三年、第四年分別兌付8%激勵補貼,對機具使用量、使用年限均有一定要求。優補機具中,自走式旋耕機、履帶式聯合收割機補貼額度提升至35%,北斗作業信息采集終端補貼標準由之前的600元/臺提升至1600元/臺。
此外,為促進補貼試點工作落地落實,所有試點機具需有二維碼、安裝北斗作業信息采集終端,發揮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引導作用,可實時開展人機狀態核驗、機具作業信息監控,進一步嚴格了風險防控。